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是其中的第四件事。
在品牌的“交互”工作当中,在大多数时候,“让用户参与营销”或许并不是一件最紧迫的事(例如与建立沟通触点相比),也未必是最重要的事(例如与提升品牌的可沟通性相比);但是让用户参与营销,却是一件对品牌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事。
之所以这么说,是因为我们应该看到,电话号码列表 品牌本来就是作为一种需求满足现象,以一个“问题解决者”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的。
这时候,星巴克成了避免人们沉溺于“点赞之交”的一项提示;MINI委婉地表达着对千篇一律的抗议;可口可乐被作为一条快乐的信息传递;而耐克则被视为对更好自己的憧憬。
唯一需要担心的是,在很多时候,品牌就像一支断了线的风筝,经常感知不到自己与用户的情感联系,也从不向人们发出参与自己事业的邀请。
从这个角度看,让用户参与营销体现了我们对未来“交互”工作的期待,那就是品牌应该尽可能地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使命,邀请用户参与到自己的事业中来。
通过一起去创造价值、传递价值,做更多对顾客有益,对大众有利的事,从而超越出“买与卖”这种令人乏味的利益关系,而发展出更有意义的新型用户关系。
由表及里,我们希望通过如下三方面来丰富大家对此的思考:
一、以开源思维放大UGC
“UGC”(用户创造内容)是互联网发展的“神迹”,如果不是得益于引入了用户参与,我们根本不可能想象互联网今天的成功。
当UGC作为一种商业文明被互联网塑造了出来,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。
比如,它让今天的决策者们变得更能接受“与用户共同持有品牌”的观点;同时,还让企业学会了将各种营销资源开放出来,“与用户玩到一起”的“开源”营销思路。
对开源营销的运用,可以“追溯”到可口可乐推出的“昵称瓶”、“歌词瓶”等系列活动。
此后,像江小白的“表达瓶”、小红书利用包装盒发起的“猜电影晒单”等各类变体也层出不穷。
实际上要说最擅长用UGC来为品牌赋能的,还应该说说互联网公司网易。
远在门户时代,该品牌就凭借“无跟帖,不新闻”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。不断强化UGC的思路,被应用到了网易的众多产品当中。
例如,在2017年,网易云音乐就曾将该平台上点赞数最多的评论投到了地铁广告上,虽然不知道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,在回家途中咀嚼着“最怕一生碌碌无为,还说平凡难能可贵”的句子心头会是什么滋味,但这种用广告资源呈现用户内容的做法,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这些例子反映出,在今天,品牌并不应该将所有营销资源都牢牢抓在手里,相反,他们应该思考能用何种方式,把它们交到用户手中创造价值。
另一方面,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,也需要克服凡事亲力亲为的心态,要尝试多与用户分享努力的过程。
比如,在为一家公益机构提供咨询时,我就曾建议该机构的微信公众号,可以尝试从志愿者的视角,来撰写自己日常工作中的真实感触和困难,并邀请读者参与到解决困难的行列中来。
二、和用户一起探索并解决问题
品牌如何通过与用户一起探索问题、解决问题,来发展出更有意义的用户关系呢?
实际上在面对用户需求,尤其是内容需求时,品牌并不总是需要将“标准答案”准备好(有时候就算你这样做了,用户也没兴趣看)。
这时候,我们反而更需要用一种娱乐化的手法,来激发用户对问题的兴趣,降低用户理解问题的难度,同时给到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。谈到这一点,让我们来看一个知乎上的运营案例。
玩具品牌乐高在知乎上“反其道而行之”,没有作为“答主”,而是以提问者的身份,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——“你遇到过宝宝的哪些谜之行为令人费解?”
虽然只是“令人难以理解”的另一种说法,但“谜之”这个有附着力的用词却收到了显著效果,很快,在这个问题下方集结了一大批趣味性很高的回答,例如一位妈妈写道:
说一个我女儿的吧。 目前11月,我家阳台玻璃门上挂了三个毛绒玩具,她经常在客厅玩的时候看到了就会用手去指,让我拿下来。 然后我去拿下来给她后,她玩弄几秒后就又会还给我,并让我去原来的地方挂好。 然后等我挂好以后,她又用手指点着要我拿下来给她;然后每次都会反复以上的行为4、5次,表示很费解,求解答。”
而在这个表述下方,还同时出现了很多用户的“神回复”,比如:
“醒悟吧……这个互动中最核心的玩具……是你”或者“彰显了权力”等等。
伴随着这些回复,乐高开始有意识地引导问题,并循序渐进地植入自己想传递的信息。
比如,针对“为什么孩子在吃饭时用手,而在玩玩具时却要用叉子”的问题,乐高回复:“哼哼……大人才分对错,宝宝只看利弊!很明显,吃饭时候用手最省事,而玩玩具时要用叉子才好玩!”
当家长们的热情被这些内容点燃,对“迷之行为”的原因越来越好奇时,乐高这才在问题汇总的最后放出大招:
“确实,宝宝的迷之行为没那么简单。每个迷之行为背后,都是一串成长信号。 不过,想要获得迷之行为的秒懂能力倒也简单,乐高为你准备了一整套的密码本,帮你解读宝宝在运动、语言、认知和情感社交能力上的成长秘密! 复制下方链接并在微信中打开,让小乐把你妙传到乐高学堂!”
从乐高的这次互动来看,品牌首先通过突出UGC,营造出了对话题的热烈讨论氛围,然后通过微信收口,完成了对用户的转移和沉淀,最后再用微信公众号中的精致内容激发二次传播,在几乎每个环节都有用户参与的情况下,一步步拉近了与目标受众的距离。
该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,当高高在上的专家姿态不能奏效,这时俯下身来,站在与用户完全平等的视角上一起探索问题,并在过程中尽可能地凸显“民间智慧”,也许就能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。
三、用更高“欲望质量”驱动品牌创新
有一次,我去拜访一家营销机构的CEO,很自然地,我们就聊起了如何拓展客户的话题。
我记得他当时谈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,那就是对于一家营销服务商来说,最重要的工作其实是挑选客户,因为只有好的客户,才能给到你好的需求,而只有好的需求才能引导你做得更好。
其实把这个观点放到大众消费品市场,道理也完全相通。
对此,设计大师原研哉就曾做过一个比喻——他说为什么东京没有很棒的中餐。显然,问题并不是出在厨师身上,因为如果是这样,只要从香港请最棒的中餐师傅过来就行。
而真正的问题,其实是东京对中餐的“欲望质量”还没有达到香港的水平,是市场中的“欲望质量”决定着这个市场中的产品表现。